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出行导游 > 文化艺术村落小洲村 最后的小桥流水人家

文化艺术村落小洲村 最后的小桥流水人家

2012-7-9 2:41:34    网友评论 风景网  
   复制链接 |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端,南临珠江南河道,隔江与番禺相望,东临牌坊河,峙对官洲岛和仑头,西北与土华村相接。小洲是珠江几千年来冲积形成的,面积达6013.8亩,境内河涌长达10公里。村民世代以种果为生,果树成片,瀛洲生态公园与附近的果林共约2万亩,素有广州“南肺”之称。

  这里至今仍保小洲风貌留着岭南水乡最后的小桥流水人家,走进小洲村,就好像走进了一座民俗博物馆。

  民居沿河而建,居民枕河而居,随处可见的百年古榕浓荫蔽日,五六百年高龄的蚝壳屋见证着岭南的曾经沧海,阡陌交错间随便跨过的一口古井都有几百年的沉淀。

  公园旁边有座已经荒废了的祠堂,祠堂的广场全部用条形青石板铺就,一踏上麻石时,脚步声由地面往下传送,回音沉闷悠长,让人从心里油然生出虔诚来;祠堂里高高的柱梁,给人造成无形的心理暗示,不能不以一种朝圣的心情面对里面的事物;祠堂的石板缝里长满杂草,里面没有任何摆设,正堂牌匾上的雕花素雅自然,墙壁间仿佛写满了光阴的故事;祠堂高翘的屋檐,依稀可见当年雄伟俊俏的风采。这一切都引发着我们对先民们生活的想象,他们在重大的节日里聚集在祠堂中,或祭祀神明祖先,或商议村中事务。

  村里最奇特的建筑是蚝壳屋,建筑材料主要是蚝壳,是从沙堤里就地取材的,以两两并排的组合方式,再拌上黄泥砌成,是岭南曾经“沧海桑田”的见证物。蚝壳屋至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证明小洲村所处的地方以前是一片汪洋。原来这里的蚝壳屋是有一百多间的。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蚝壳已全部外露,坑坑洼洼的,但是整座房屋给人特别的震撼感觉,能从中领悟到古村民的智慧。那时他们住在这样的房屋里,过着冬暖夏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或渔民生活。小洲村河道环绕,巷巷相连,古木郁郁葱葱,河中停泊着小木船,河水经年累月拍打着古码头。只是在这代表岭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青砖青瓦的淡雅画卷里,却跳跃着众多新式艳丽的现代楼房。

  上个世纪90年代,小洲村被定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村”,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看重此地,发起组建小洲艺术村。至今约60位老画家、书法家居住在村内的艺术家别墅小区。这个世纪初,一岸之隔的大学城落成,大学城里众多高校艺术门类的师生选择村内租金便宜的民居作为工作室和居所,从此,艺术在小洲村蔚然成风。如今,漫步小洲村,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艺术工作室,有做音乐、绘画、雕塑、陶瓷的,有做评论、诗歌、时间电影的,包容的小洲村以宽广的心态接纳了众多不同的艺术门类。

  在原生态村落中,对原居民屋简单的修整改造,就成了艺术家们的工作室,而对很多在小洲的艺术家来说,这处世外桃源,并不只是创作的地方,还是生活的地方,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更多的时间闭门不出,专心创作,若非有人指点,一般很难发现巷子转角的老房子里藏着哪位艺术家。或作画,或制琴,或雕刻,很多人白天在小洲村里散步、串门、聊天、跑步、买菜、做饭、逛街市,晚上关上门才是真正创作的时间。

  村里的老房子除了化身艺术家的工作室外,近两年还有不少搞艺术或懂艺术的人租来开店。青砖、旧瓦,外墙剥落,有的屋内横梁已残,大部分都是久无人住,但经他们一修葺,老房子散发出古朴、怀旧的韵味来。这些店家的风格大多整洁、简约,保留旧房所有能使用的东西,房子的结构重新被加固,一般进到店里,石条甚至土砖铺的地板都有,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一尘不染。这类小店里卖的东西不见得都是艺术品,但都相当具有原创精神,T恤、包包、本子、公仔、碟子、书签,等等,大都是原创的作品,一些还为了明示为原创之作,在上面标注了作者的签名,其中不少创意灵感来自于小洲村以及小洲村人的生活。

  因为聚集了这么多的艺术家、创意人,小洲村也成了广州城内重要的文艺据点,不少文艺活动选择在小洲村举办,翻新过后的小洲村礼堂就是村里最重要的文艺活动举办地,民谣音乐会、先锋戏剧节、画展雕塑展,等等。自2008年起,在小洲村每年还会举办“小洲村艺术节”,吸引众多的艺术人、创意人在这里聚集。


 

   [编辑:孙一鸣]
查看更多评论>>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小洲村